商誉—不可不谈的无形资产
ailucy 2023年05月02日 星期二 下午 13:44
近期,商誉问题可以说是在整个A股市场被热烈讨论的话题。一旦牵涉到商誉,很多人纷纷谈及色变。但其实商誉只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是个中性词,或好或坏,还是要分情况而定。
那么,商誉到底是什么?令无数人紧张的商誉,究竟可不可怕?
什么是商誉?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的产生—-无收购,不商誉
在国内,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举个简单的例子,B公司收购A企业,A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亿,但是B公司花了5亿买了A,那么就需要确认5-2=3亿的商誉。
本来,企业为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收购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让自己企业保持可持续成长,也无可厚非。但是企业如果在收购其他企业的时候,不顾价格,没有节操地购买,那就非常恐怖。
有不少我们知道的好企业,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是比较高的,比如阿里巴巴、Facebook等公司的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快接近40%了,宝洁的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达到了70%。形成类似的状况,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企业不够保守,随便乱并购;二是企业处于某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容易通过并购去形成竞争优势;三是部分企业竞争优势特别强,即使资不抵债或者是提高资产负债率,也丝毫不影响企业的经营问题,甚至大比例分红,所以商誉占净资产数值失真。
并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商业行为,收购后如果整合顺利,可以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而由此形成的商誉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是可控的。商誉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收购后,收购方与被收购的公司如何进行协同,放大收购的价值。
以迪士尼为例,06年收购皮克斯动画,09年收购漫威,3年之后又收购卢卡斯影业,迪士尼通过一桩又一桩的收购生意,成就了自己好莱坞霸主的地位。而最近迪士尼正在运作以超过500亿美元收购福克斯公司,进一步扩充自己的IP库,COMCAST正在积极和迪士尼竞购,证明两大巨头都急切想要完成对21世纪福克斯的收购。迪士尼虽然商誉较高,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全球传媒行业的霸主。
现在A股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商誉越多,估值越高,而理论上应该是商誉越多估值应该下去才对。作为投资者不应该被这种暂时(这个暂时可能持续几年)反常所迷惑,但有要面对着股价的疯狂上涨,这也是投资难的地方之一。
如何正确的对商誉进行估值需要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估价体系和相对理性的市场判断,才能准确的反映商誉的价值从而让收购更加合理。具有一定资质的特定机构和人员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表等数据资料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超脱于产权交易双方利益的立场上,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商誉的价值进行计算、判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允价值下的商誉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公司真实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