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ailucy 2023年05月02日 星期二 下午 13:42
一、商誉是如何产生的?
简单一句话,商誉是溢价兼并收购的时候产生的。
比如,A公司100%收购B公司,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3亿元,A公司出了5亿元,那么多出来的2个亿就是商誉。
从公式上看,就是商誉=收购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收购比例。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1、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商誉仅仅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企业自己产生的商誉是不进行计量(商誉不会凭空产生)。
2、因为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记账手段,存在非常大的操纵空间。
二、商誉出现在哪里?
接上面的案例,A公司收购完成以后,2个亿的商誉就出现在A公司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里(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会出现商誉)。
又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现在是把商誉放在非流动资产里。
三、商誉是如何消失的?
2019年初,会计准则第八号做了很明确的要求,需要说3点:
1、其他所有的资产都是出现减值迹象以后才做减值测试,商誉则不同。商誉必须每一年年末都要做减值测试。并且商誉减值和业绩对赌无关。哪怕过了3年的对赌期,只要有商誉就还是要做减值测试。
2、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不可以把并购对象的整体股权作为减值测试对象,而是要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组合)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
3、对于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只是年报和半年报,季报中也要披露商誉减值相关信息。
四、商誉减值以后,对报表的影响?
商誉减值后,公司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商誉减值的损失。如果做了5亿的商誉减值,利润就少了5亿元。
因为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所以减值以后,股东权益也相应的少了5亿元。
五、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有收购合并就会出现商誉,如果能够不断兑现业绩,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并购的企业完成了预期的业绩,那说明这个钱就花得值了,商誉就不会减值,但是商誉本身还是会存在的。
虽然不是所有商誉高的公司都会爆雷,包括一些我们说的大白马也会在名单中,这些都是需要防范的潜在的风险。而且,有一些公司比较坏,发现业绩不及预期时,会在某个财年里把商誉全部计提,这样明年、后年财报里的利润增速就变高了。很多时候,宁可错过,绝不犯错。商誉高,敬而远之。
我们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商誉和净资产相比,超过了50%,那么这个公司就暂时不要再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