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正文


企业家的最高境界:看破生死

  lucy22668      2024年02月02日 星期五 上午 10:10

樊耀/文

1

有朋友被一些名词纠结着:“企业家,商人,生意人”,其实没什么不同,都是做商业的。创业,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新概念显得更好看,满足虚荣心。真要抬杠说,产业理想,企业规模,交易频次不一样,那世界上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嘛?

我小时候的偶像是科学家,长大了希望成为商人,商人有钱。渴望成功,买了很多名人传记,时间久了,发现书籍在塑造三种人:圣人(道德君子),野人(狼性文化),小人(黑厚学),唯独不能让人成为合格的商人。

人到中年,离死亡越来越近,人越来越焦虑,究竟怎么才能成功,实现财富自由?我是个对于世界有天然好奇心的人,一直都在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商业逻辑,把事情做到更好的方法论。我特别想知道一件事,那些成功的人:大师与高人们是怎么看世界,看企业,看人的,他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促使我看了很多书。历史,经济,生物,物理,数学,哲学,人文社科,工商管理,经典书籍等等。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顶级成功的人,都是看破“生死”的。

2

5个不同的人生片段讲”生死”:马云、芒格、褚时健、乔布斯、习仲勋

马云

你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你刚才讲到精英团队,精英不会跟着你吃肉;跟着你吃肉,未必是精英,记住这一点。

我不是否定成功学,任何东西都要有度。你给我的感觉就是成功学大师在讲课,两招使过以后,别人就觉得有点虚。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员工也有人去听过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可以,听四次五次,这人就被废了。

在《赢在中国》的点评

芒格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很低,透明度高,其智慧、价值和贡献也被世人严重低估。

查理·芒格认为,投资者应该糅合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其理论基础是: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所以他提出了“多元化学科模型”的概念和lollapalooza效应。

褚时健

褚时健,一手将乡间小厂玉溪卷烟厂发展为世界级行业巨头红塔集团,临近退休却因贪污罪入狱,人生跌到低谷。2002年,褚时健在75岁高龄重新创业,与妻子开荒种橙,并在十年以后以“褚橙”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亿万富翁。曾经恩惠多少人,现在家里发生什么经济利益纠纷,这些就不说了。

乔布斯

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裁,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的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到后来,财富于我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的事实,正如我肥胖的身体——都是多余的东西组成。

  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我也在深夜里多次反问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已经失去了价值,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即我一生的金钱和名誉都没能给我的是什么?有没有?

  黑暗中,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绿的光和吱吱的声响,似乎感到死神温热的呼吸正向我靠拢。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

  无休止的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

  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和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己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习仲勋

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他说,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

还是为了有可以持续作战的身体,父亲对自己多年抽烟的习惯也实行了“严格管制”。他原来每天要抽两包烟,逐步减少到每天只抽一支烟。早饭后,点燃烟,只抽上一口就掐灭;吃完午饭,点燃再抽,这次,抽到一支烟的一半,又掐灭,放在一边;晚饭结束,才是他真正享受抽烟愉悦的时间:这次点燃烟后,可以抽完余下的半支烟,直抽到手指掐捏不住烟卷的时候。

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对他后来主政广东,大胆施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摘自习大大的”习仲勋出狱后叶剑英为何因其身体状况大惊?”一文)

3

五个看似无关的人,相互没有联系的片段为什么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性。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我经常在想几个问题:

1.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对于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

2.企业怎么才能做大,做强,甚至基业长青?

3.读书,学习,应该从书本中学什么?

4.用户在想什么?市场在哪里?

5.怎么让身体更健康,保持充沛精力?

6.怎么才能更快乐、幸福?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和片段,放在一个统一的思维框架下就有了联系:那就是生与死,或者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就是佛教说的“生灭”这里不是要说哲学、宗教。

生与死,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成功与失败。广义上说:

企业业绩增长就是生。企业倒闭就是死

班上排名上升了就是生,排名倒数就是死

个人成长是生,原地踏步是死

身体健康就是生,生病了就是趋向于死

等等等等……

这一切都与事物诞生、成长、进化、衰败、消亡有关系。因为我们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生灭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和周遭的一切。

我们普通人与大师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归纳总结生灭规律的重要性,而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娱乐,工具使用,等琐碎的事情中。(我并非说不重要)。我们会看名人传记,想学习别人成功经验,但是徒劳的,经验受限于时,地,人、物。只有事物的生灭规律才有普遍性意义。

生灭规律是可以学习、总结的规律,它能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灭规律让你看到的是本质。

我举一些实例、让大家对生灭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实例1:芒格爱看书,他看什么书呢?“自私的基因(遗传学书籍)”,“枪炮、杆菌与钢铁(人类学书籍)”。他在看什么?他在看基因是怎么通过合作、背叛、自私让自己存活的,他还在看人类是怎么进化,一步步让其他物种灭绝的。

实例2:马云爱收集失败学的文章,各个方面的失败,芒格也会收集。马云在湖畔大学还开了一门课专门讲失败学

实例3:佛家高僧讲生灭

实例4:周鸿祎说的狼性文化,其实也是总结狼的生存规律,但是它不代表生物界的全部,不能以偏概全。

实例5:王东岳提出了递弱带偿的理论,说的就是事物生灭的规律。

案例6:孙正义在23岁的时候就制定未来10年预想损益表,现在又在预想未来200年世界发展。

案例7:能量守恒定律。

实例8:创新,维稳,固化,改革,等等都是生灭状态。

最后说一句,我不是在讨论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活着是为什么的终极三问;更不是探究人活着、死了,还是迟早都要死这些事,我写的是万物生灭规律。

谢谢

企业家的最高境界:看破生死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